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研究之产业平台生态篇

发布时间:2020-08-05 来源:赛迪智库

导读:

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支持15个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发挥好数字经济新引擎作用,激发新的消费市场、就业形态和投资需求,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赛迪智库信软所数字化转型研究团队围绕15个新业态新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基本进展、发展趋势和发展痛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了《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研究报告》(PPT)(点击此处文字,查看PPT全文)。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全方位重塑战略思维、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构建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要素的价值创造体系,实现与客户、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紧密关联、价值共创的过程,从而确保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增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下,摆在传统企业尤其是传统中小企业面前的数字化转型命题,已不再是一道“需不需要做”的选择题,而是一道“要怎么全力以赴”的生存题。

发展现状

数字平台包括技术赋能、信息撮合、交易结算、物流配送、融资服务等多种类型的平台,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不断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其中,交易结算、物流配送类平台规模最大,以服务于产业发展的B2B电子商务平台为例,2018年交易规模已达19.5万亿。信息撮合类平台起步最早,融资服务类平台伴随着传统产业发展不断焕发升级,两类平台的商业模式逐步成型,据统计,2019年网贷平台成交量达到了9649.11亿元。技术赋能平台起步较晚,但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近年来也得到各行业企业的关注,成为行业投资和发展的重点,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据工信部统计测算,2019年我国相关产业的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2.13万亿元。

发展趋势

从产业规模看,数字平台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预测,到2030年数字平台及相关产业将为中国经济带来累计3万亿美元的GDP。阿里研究中心预计,2020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将达到30万亿。智研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近7000亿元,预计到2023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占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的15%。

从应用推广看,数字平台在行业应用将逐步走深向实。随着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深化,数字平台作为物理世界与数字孪生世界的桥梁作用日益突显,其整体发展将更加务实,将聚焦行业痛点问题,将技术突破、模式创新与产业实际需求相结合,面向特定场景、具有更大价值的行业解决方案以及一二三产业融通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将会涌现。

从区域发展看,发达城市数字平台建设领先全国。北京、杭州、南京、上海、青岛、深圳等地方数字平台建设依然领先全国,将会带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整体提升,为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供需精准对接、线上线下高效互动、孵化创新衔接加速赋能。

突出问题

平台治理与监管有待加强。疫情期间,数字平台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同时由于平台监管与治理滞后问题,平台乱象也集中暴露,假冒伪劣产品流转于各大平台,虚假发货等诈骗行为频频发生,“坐地起价”现象时有出现,售后服务问题较为严重。

平台盈利模式有待深入探索。疫情爆发引发需求快速释放,带动一些平台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疫情结束,外部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这些平台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如用户留存以及用户消费水平难以保证,供应链建设依然面临重大考验等。

平台应用有待丰富和深化。当前数字平台虽然在应用场景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就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当前平台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描述性应用多、预测性和决策指导性应用少,单点应用多、协同应用少等问题。

发展建议

强化核心技术研发,提升技术支撑能力。统筹推进5G、数据中心、云计算设施布局和建设。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重点突破海量数据存储、多元异构数据处理、时序数据分析、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及知识图谱等关键技术。提升行业共性技术能力,加快机理模型与微服务开源社区以及行业知识库、模型库、专家库建设。提升新技术应用能力,推动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产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发展。

挖掘培育应用场景,推动平台成功落地。建平台是基础,用平台为目标,平台应用的拓展和深化是未来平台发展的重中之重。结合“平台+5G”、“平台+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趋势,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积极培育数字平台应用解决方案。打通消费与生产、供应与制造、产品与服务间的数据流和业务流,探索协同办公、协同生产、在线服务等新模式,培育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产业链金融等新业态。

打造协同发展生态,扩大平台影响力。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加强全产业链的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推动数字平台的功能迭代、服务创新、行业落地和智能演进升级。依托数字平台建设,实现传统产业链上下游研发、生产、服务、商务、物流、投融资等资源和能力数字化、网络化在线汇聚,实现行业资源和能力在线发布、网络协同和实时交易,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全行业整体运行效率。

加强平台治理与监管,优化平台发展环境。在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厘清数字平台的责任与义务以及数字平台的履责范围,进一步明确面向数字平台的监管原则和执法标准。结合政府、社会等在治理和监管方面的特殊作用,明确各方的监管职责与角色分工,构建多元共治的平台监管和治理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字平台,实行差别化监管,精准施策。推广数字技术治理,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平台治理与监管中的应用,提高监管效率、提升监管水平、创新监管模式。维护或建立必要的市场自由竞争机制,为平台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导读:

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支持15个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发挥好数字经济新引擎作用,激发新的消费市场、就业形态和投资需求,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赛迪智库信软所数字化转型研究团队围绕15个新业态新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基本进展、发展趋势和发展痛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了《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研究报告》(PPT)(点击此处文字,查看PPT全文)。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全方位重塑战略思维、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构建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要素的价值创造体系,实现与客户、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紧密关联、价值共创的过程,从而确保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增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下,摆在传统企业尤其是传统中小企业面前的数字化转型命题,已不再是一道“需不需要做”的选择题,而是一道“要怎么全力以赴”的生存题。

发展现状

数字平台包括技术赋能、信息撮合、交易结算、物流配送、融资服务等多种类型的平台,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不断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其中,交易结算、物流配送类平台规模最大,以服务于产业发展的B2B电子商务平台为例,2018年交易规模已达19.5万亿。信息撮合类平台起步最早,融资服务类平台伴随着传统产业发展不断焕发升级,两类平台的商业模式逐步成型,据统计,2019年网贷平台成交量达到了9649.11亿元。技术赋能平台起步较晚,但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近年来也得到各行业企业的关注,成为行业投资和发展的重点,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据工信部统计测算,2019年我国相关产业的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2.13万亿元。

发展趋势

从产业规模看,数字平台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预测,到2030年数字平台及相关产业将为中国经济带来累计3万亿美元的GDP。阿里研究中心预计,2020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将达到30万亿。智研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近7000亿元,预计到2023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占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的15%。

从应用推广看,数字平台在行业应用将逐步走深向实。随着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深化,数字平台作为物理世界与数字孪生世界的桥梁作用日益突显,其整体发展将更加务实,将聚焦行业痛点问题,将技术突破、模式创新与产业实际需求相结合,面向特定场景、具有更大价值的行业解决方案以及一二三产业融通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将会涌现。

从区域发展看,发达城市数字平台建设领先全国。北京、杭州、南京、上海、青岛、深圳等地方数字平台建设依然领先全国,将会带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整体提升,为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供需精准对接、线上线下高效互动、孵化创新衔接加速赋能。

突出问题

平台治理与监管有待加强。疫情期间,数字平台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同时由于平台监管与治理滞后问题,平台乱象也集中暴露,假冒伪劣产品流转于各大平台,虚假发货等诈骗行为频频发生,“坐地起价”现象时有出现,售后服务问题较为严重。

平台盈利模式有待深入探索。疫情爆发引发需求快速释放,带动一些平台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疫情结束,外部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这些平台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如用户留存以及用户消费水平难以保证,供应链建设依然面临重大考验等。

平台应用有待丰富和深化。当前数字平台虽然在应用场景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就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当前平台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描述性应用多、预测性和决策指导性应用少,单点应用多、协同应用少等问题。

发展建议

强化核心技术研发,提升技术支撑能力。统筹推进5G、数据中心、云计算设施布局和建设。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重点突破海量数据存储、多元异构数据处理、时序数据分析、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及知识图谱等关键技术。提升行业共性技术能力,加快机理模型与微服务开源社区以及行业知识库、模型库、专家库建设。提升新技术应用能力,推动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产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发展。

挖掘培育应用场景,推动平台成功落地。建平台是基础,用平台为目标,平台应用的拓展和深化是未来平台发展的重中之重。结合“平台+5G”、“平台+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趋势,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积极培育数字平台应用解决方案。打通消费与生产、供应与制造、产品与服务间的数据流和业务流,探索协同办公、协同生产、在线服务等新模式,培育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产业链金融等新业态。

打造协同发展生态,扩大平台影响力。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加强全产业链的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推动数字平台的功能迭代、服务创新、行业落地和智能演进升级。依托数字平台建设,实现传统产业链上下游研发、生产、服务、商务、物流、投融资等资源和能力数字化、网络化在线汇聚,实现行业资源和能力在线发布、网络协同和实时交易,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全行业整体运行效率。

加强平台治理与监管,优化平台发展环境。在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厘清数字平台的责任与义务以及数字平台的履责范围,进一步明确面向数字平台的监管原则和执法标准。结合政府、社会等在治理和监管方面的特殊作用,明确各方的监管职责与角色分工,构建多元共治的平台监管和治理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字平台,实行差别化监管,精准施策。推广数字技术治理,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平台治理与监管中的应用,提高监管效率、提升监管水平、创新监管模式。维护或建立必要的市场自由竞争机制,为平台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